日本的中國學經過四次政治改革,産生文化自覺,形成五次變革。一,古代大化革新是日本學術文化的唐化,自聖德太子以後至平安朝是接受漢唐注疏學與唐代的學校制度。二,中世應仁之亂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契機,貴族解體,庶民文化興起,學術宗尚更革,訓點《四書集註》而宋學萌芽。三,近世德川幕府立朱子學為官學,儒學興盛;伊藤仁齋與荻生徂徠提倡古學,中村惕齋等儒者講説漢籍國字解。四,近代明治維新,文明開化,融合東西哲學,綜括中日學術,而日本文化維新主義形成。五,明治三十年代,狩野直喜與内藤湖南以日本古代經學復興的文化自覺,以清朝考證學為媒介,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與世界漢學同歩共趨,形成京都中國學派,洵為日本近代中國學的文藝復興。
本課程以上述的「學術變革」為基軸,設定以下的專題,演繹日本漢學「受容而變容」,亦即接受中國學術,轉化更新,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日本漢學的究竟。